Anyway.TV 第二弹:信仰之书
日期:2019 年 3 月 26 日 • 网摘分享
第二期节目比预期的来得早了一点点……因为我预感大概率本周 Anyway.FM 是要拖更了……
Anyway.TV 来啦~
日期:2019 年 3 月 11 日 • 网摘分享
跟 Leon 设想了很久的视频节目终于开播啦~ 台名自然而然就是 Anyway.TV 啦~ 第一集已经登陆哔哩哔哩,跟大家介绍一本字体排印相关书籍,头一次露手特写,有点儿紧脏,而且我们经验不足,直接用了自动对焦画面稍微有点儿闪乎,请多担待,哈哈哈哈哈~
Hello 2019
日期:2019 年 1 月 2 日 • 随意吐槽
实在是太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趁着这个辞旧迎新的时机来拔拔草~
翻开在 Things 上自己建的「年度 To-do」历史记录,完成了 3 个,变更了 1 个,剩下 2 个只能……拖到 2019 来做了……虽然整体完成度只有 50%、自己的这个博客全年只更新了 16 次创下了历史新低,但和以前几年不太一样,目前心态平稳并不懊悔,因为经历了很多「计划外」但还算新鲜的事情,比如正式开始给 Anyway.FM 尝试会员项目、比如开始用野生且极端业余的代码水平写除了单纯静态页面以外的东西、比如坐飞机被砸坏了托运的行李(误),总体来说生活非常平稳但成就感还算满满,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小朋友的成长~
此刻继续打开 Things 开始写 2019 的列表,犹豫不决地想要把「关了图月志博客」写进去,但不管怎样,我在 Anyway.FM 以及(可能的)Anyway.TV 的分身应该不会停更~~~
新年好~
翻开在 Things 上自己建的「年度 To-do」历史记录,完成了 3 个,变更了 1 个,剩下 2 个只能……拖到 2019 来做了……虽然整体完成度只有 50%、自己的这个博客全年只更新了 16 次创下了历史新低,但和以前几年不太一样,目前心态平稳并不懊悔,因为经历了很多「计划外」但还算新鲜的事情,比如正式开始给 Anyway.FM 尝试会员项目、比如开始用野生且极端业余的代码水平写除了单纯静态页面以外的东西、比如坐飞机被砸坏了托运的行李(误),总体来说生活非常平稳但成就感还算满满,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小朋友的成长~
此刻继续打开 Things 开始写 2019 的列表,犹豫不决地想要把「关了图月志博客」写进去,但不管怎样,我在 Anyway.FM 以及(可能的)Anyway.TV 的分身应该不会停更~~~
新年好~
Sketch 本地化数据包 Anyway.Data
日期:2018 年 9 月 25 日 • 个人作品
上周 Sketch 正式更新了一个新的 Beta 版,Sketch 52,除了新增暗夜版皮肤、右侧编辑区域的 UI 大幅更新外,还新增了一个功能:Data,简单就是可以把以前一些「填充数据」的插件干的事儿给直接整合了进来,让用户可以安装自己自定义的文本、图片等,我打开了里面的数据包,发现其实没有啥复杂结构,文本的话就是用 TXT 格式做了一个列表,一行一组数据,图片的话就是一个文件夹,里面放了一堆图片,所以就尝试做了这个 Anyway.Data 数据包,包含国内地址、中国人名和亚洲人头像,之后也将持续更新~
关于人名
因为 Sketch 的 data 目前似乎就只是列表形式,所以直接用我之前做的 Sketch 人名插件生成了的名字放了进来,采用的组合为百家姓 + 40 种单名 + 40 × 40 种可能的双名以及若干叠字。- 目前名字总数在 1000 个左右
- 其中有重复名字(张伟、李磊等),是为了模拟中文环境中重名率高的现象(其实是懒得去重)
- 所取到汉字都是比较普遍的,所以 60 后到 90 后感觉的都会有
Sketch 多层阴影插件 Better Shadow
日期:2018 年 8 月 29 日 • 个人作品
我写这个插件的想法源起于上一期 Anyway.FM 节目,当时跟 Leon 聊起了「高斯模糊」和阴影,之后老高同学去了新公司,「被迫」每天都用 Sketch。这些日子里「他问我 Sketch 问题,我无奈回答道『不行』,他继而大骂 **」的节奏几乎每天都要上演。
Sketch 的确有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没法设置非线性衰减阴影的问题他一直以来都有吐槽也从没改善,所以节目播完我来了灵感,想要尝试去做一个智能地用多层阴影去「模拟」非线性衰减的插件,至于为啥是要用多层阴影模拟,这个问题好像以前在我台参考链接里也贴了很多遍方迟的回答了,也不差多贴这一遍:如何理解 Material Design 中卡片的两层阴影?如果不高兴点链接,也可以看下面这动图模拟,理论上来说当然是阴影层数越多,结果就越拟真:

Sketch 的确有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没法设置非线性衰减阴影的问题他一直以来都有吐槽也从没改善,所以节目播完我来了灵感,想要尝试去做一个智能地用多层阴影去「模拟」非线性衰减的插件,至于为啥是要用多层阴影模拟,这个问题好像以前在我台参考链接里也贴了很多遍方迟的回答了,也不差多贴这一遍:如何理解 Material Design 中卡片的两层阴影?如果不高兴点链接,也可以看下面这动图模拟,理论上来说当然是阴影层数越多,结果就越拟真:

Adobe XD CC 简体中文版发布
日期:2018 年 8 月 7 日 • 设计工具
最近很多朋友向我问起为啥这两天 Adobe XD 的新闻一下子多起来了,事实上在七月底 Adobe 正式宣布推出 Adobe XD CC 的简体中文版起步计划(Adobe XD Starter plan)。之前宣布免费的 XD 现在终于进入中国给本地用户免费使用了,而且这次的简体中文版也直接包括了 macOS 和 Windows 双平台。
之前在节目和本博都介绍了最近国外的原型设计工作真的是风起云涌,几乎是唯一一家大厂的 Adobe 显然也坐不住了,比起其他竞品,XD 虽然还不是最通用的选择,但毕竟背靠大树,比起从 DrawIt 进化而来的 Sketch、调转过好几次船头的 Framer,以及基于 web 技术的 Figma 和 InVision Studio,Adobe XD 的底层更加纯粹,性能的潜力很大而且能和自家的其他软件更好地配合。其实早在正式入华之前,我相信也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公司里的通用项目用着 Sketch,每天骂完这画板咋这么卡的时候在自己的 side projects 里用用 XD 的英文版。
友台主播小安采访了 Adobe 设计副总裁 Jamie Myrold,她表示:
之前在节目和本博都介绍了最近国外的原型设计工作真的是风起云涌,几乎是唯一一家大厂的 Adobe 显然也坐不住了,比起其他竞品,XD 虽然还不是最通用的选择,但毕竟背靠大树,比起从 DrawIt 进化而来的 Sketch、调转过好几次船头的 Framer,以及基于 web 技术的 Figma 和 InVision Studio,Adobe XD 的底层更加纯粹,性能的潜力很大而且能和自家的其他软件更好地配合。其实早在正式入华之前,我相信也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公司里的通用项目用着 Sketch,每天骂完这画板咋这么卡的时候在自己的 side projects 里用用 XD 的英文版。
友台主播小安采访了 Adobe 设计副总裁 Jamie Myrold,她表示:
体验设计是设计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帮助设计师将他们的想法与设计同步、尽可能减少他们在设计中遇到的阻碍,是 Adobe 推出 XD 的主要原因。我们相信 Adobe XD 的核心功能、重新定义的工作流程、质量和性能都会为他们带来愉悦的使用体验。
AW #69: 两个懒癌中晚期患者的拖延症互助会
日期:2018 年 7 月 26 日 • Anyway.FM
很侥幸地,在这期聊「拖延症」的节目录完之后,我们并没拖延很久才剪完,与上期节目正好隔了两周时间。本台的这集播客不会跟大家说教地介绍如何鉴别/预防/修正/缓解拖延症的症状,也没法深刻地剖析拖延症的病因、临床表现等,只想从病友地角度和大家共同参与一个「拖延症互助会」~
makeurl('https://anyway.fm/procrastinator-anonymous/#title')
makeurl('https://anyway.fm/procrastinator-anonymous/#title')